【流感疫苗常見Q&A】
A:年滿 6 個月以上~國小六年級學童、孕婦
(今年擴及至產後 6 個月媽咪囉)、
50歲以上成人、安養養護機構等對象、罕見疾病患者、
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、
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、
重大傷病患、50-64 歲具高風險慢性病患。
A:因為 6 個月以下的寶寶對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不佳,
所以並非適用對象喔!
8歲以下的小孩,
如果是第一次接種,
應該在間隔4星期後施打第2劑。
9歲以上的話,不論之前接種過幾劑,
也只要接種一劑就夠囉!
流感疫苗也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在不同部位。
A:有以下情況的話,基本上不適合接受流感疫苗接種,
也建議爸媽進一步向醫師諮詢。
A:不需要!除非寶寶本身有特殊過敏體質、
家族中其他人對雞蛋過敏或曾經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,
否則基本上都可以施打流感疫苗。
爸媽如果不放心,
可以在打完疫苗後,
留在醫院或診所觀察至少 30 分鐘,
沒有出現任何不舒服症狀再返家休息喔!
A:接種後,部分小孩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、
紅腫,或發燒、頭痛、倦怠、皮膚搔癢、紅疹等輕微反應,
通常接種後的1、2天就會好轉。
一旦出現嚴重的副作用,
例如:發燒超過48小時、呼吸困難、心跳加速、聲音沙啞、氣喘、眼睛或嘴唇腫脹、頭昏、心跳加速,
或其他意識或行為改變,
爸媽最好盡速帶小孩到醫院檢查。
A:可以!從 2014 年開始,
孕婦也是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囉!
疾管署資料顯示,懷孕之後,
體內的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變得相對脆弱,
孕婦與小孩同樣都是感染流感後容易出現併發症的高危險群,
也會間接提高寶寶早產、流產的機率。
因此,孕媽咪別忘了與產檢醫師諮詢施打流感疫苗的相關訊息,
保護自己,
也同時間接保護出生後 6 個月內的寶寶喔!
A:帶 6 個月以上~國小入學前的小孩打流感疫苗前,
需攜帶「兒童健康手冊」與健保IC卡。
孕婦則需攜帶要身分證、
健保IC卡與「孕婦健康手冊」。
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學童則會在學校集中接種,
不需要攜帶證件。
除了流感疫苗之外,寶寶也必須接種各類疫苗,常規的疫苗接種日程表如下:
A:大醫院的品質沒有特別好,
各縣市預防接種合約診所與各地的衛生所都能接種疫苗。
但如果是自費疫苗,
則需要事先詢問該醫療院所是否有想施打的疫苗種類。
A:以下是爸媽務必記得攜帶的東西,以便之後查詢與登錄相關疫苗接種紀錄。
「只打公費疫苗,會不會不夠呢?」
這是許多爸媽常有的問題,
「自費疫苗」所防範的疾病雖然不比「公費疫苗」的疾病具有較高危險性與急迫性。
不過打疫苗就像買保險,
是多一份心安,
爸媽可以評估自身經濟狀況來決定喔!
如果要打自費疫苗,
建議爸媽優先施打肺炎鏈球菌(2015年起,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已納入公費)、
輪狀病毒口服疫苗、
A型肝炎疫苗。
「輪狀病毒口服疫苗」的重要性
「輪狀病毒」是最常導致寶寶腸胃炎的病毒,
發生率和傳染力都相當高。
寶寶感染後,會發燒、腹痛、嘔吐,
嚴重時一天水瀉達 10~20 次,
甚至出現脫水、酸中毒、昏迷、休克等嚴重併發症。
此疫苗有兩種類型,
一種建議出生 6 個月內吃完 2 劑,
另一種建議出生後滿 8 個月內吃完 3 劑,
就能有大約 80% 以上的預防效果喔!
「A型肝炎疫苗」的重要性
由於衛生條件改善,
A型肝炎病毒並不普遍,
不過因為目前國人到國外旅遊的情況普遍,
為了避免寶寶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遭受感染,
造成嚴重不適,
一般建議 1 歲以後施打第一劑,
6 個月後施打第二劑,
保護效果可以達到 90% 以上。
A:接種部位可能會出現輕微紅腫、疼痛症狀,
少數寶寶會出現全身性的輕微反應,
像是頭痛、發燒、嘔吐、肌肉酸痛等,
通常 2~3 天後會改善,
爸媽不需要太過擔心喔!
除非發現紅腫十分嚴重,
或經過數日後仍沒有減緩,
還出現化膿、持續發燒的症狀時,
就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喔!
(可參考:各種常規疫苗接種禁忌與注意事項)
A:一般來說,不適合接種疫苗情況如下:
貼心提醒:
【更完整的資訊】
2018 © COOL KIDS . ALL RIGHTS RESERVED.